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在古代,古人如何用诗词表达爱意?七夕,又有哪些习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属于这个节日的浪漫。
从古诗词里寻找心动的感觉
《迢迢牵牛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释义: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条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采访中,市民刘勇辉谈起了他最喜爱的这首关于七夕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七夕的时候正逢夏末秋初,凉爽的晚风会吹散一天的燥热,很多人这天都会抬头仰望星空,而这首诗就是写的七夕观星。
“这首诗描写了天上的牛郎织女,以第三视角观察他们的离别之苦,诗人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等,抒发了浓浓的相思之情。”刘勇辉说,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遣怀抒情,留下无数朗朗上口的诗篇。诗词背后往往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
谈起七夕,刘勇辉告诉记者,他和爱人结婚已经10年了,七夕正逢爱人的生日,每年他都会给爱人买束花。采访最后,刘勇辉说:“借此机会,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释义:
似乎天上的纤云也在学习织女的技巧,星星也在为两人的相会传送幽恨。相会的路途遥远,只能在暗夜中行进。虽然相会一年才能有一度,但幸福的感觉已经胜过人间很多东西。牛郎织女之间的温柔缠绵像水一样,而短暂的佳期欢娱,又如同梦幻泡影,很快就不得不分别。爱情若是长久,又何必朝朝暮暮在一起。
“这首《鹊桥仙》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想到七夕诗词,我就会想到它。”“80后”市民谭甜甜说,尤其是该诗的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已成为抒写男女爱情的千古绝唱。
谭甜甜说,她在高中偶然读过这首诗,读时仿佛看到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从相会到分离的场景。她说:“乍读会觉得这首诗伤感,但琢磨最后一句就会觉得这首诗传递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人没有沉浸在恋人不能相守的痛苦情绪里,而是用最后一句将这首诗升华至新的思想高度。”
从民俗中领略七夕的浪漫韵味
“在大家的心中,七夕节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为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描述了有关七夕节的民俗故事。”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虎介绍,七夕节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女子月下乞巧、祈福的习俗,都给这一传统节日蒙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陈虎介绍,至盛唐两宋时期,七夕节越来越流行,“受社会制度的限制,普通人在婚姻爱情方面相对来说不太自由。白居易通过半神话的方式,表达即使贵为天子,也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民间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和习俗比较多,很多人不仅把七夕节当作传统的情人节,还会在这一天祭祖、乞巧、拜魁星、求子等。”宿豫区民俗专家王冬说,关于七夕节最为津津乐道的传说,应该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了,“据说,七夕夜里人们躲在葡萄架或瓜棚下,依然能听到他们的私语。而且每年的七夕节前后经常下雨,相传这是他们相会喜极而泣的眼泪。”
王冬说,七夕这天,民间还有取井水、泉水、露水的习俗,“我们小的时候,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就去取井水,还有的人去接露水,挺有趣的。”
王冬介绍,当下,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在七夕节前后,不少人会选择出门游玩、观赏美景、品尝美食,以此领略七夕节的浪漫韵味,祈愿家人朋友幸福平安。(记者 王艳珅 周妮 臧子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