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于睿寅
编辑|仲良
【资料图】
7月29日,大运会的第一个比赛日,韩旭在社交平台上预告她那档“旭说大运”的VLOG节目时,配上了这么一句话:“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
24岁本命年的这个暑假,韩旭真的在不停赶路,而且是折返跑。7月初刚随中国女篮在澳大利亚赢得亚洲杯,并锁定巴黎奥运会的参赛席位。随后,她又飞回纽约和自由队汇合,但因为伤病问题没能重新登上WNBA的赛场。紧接着,纽约飞成都,又和“大宝贝”刘禹彤一道为女篮添上一块大运会金牌。这下可以再回纽约安心休整,备战WNBA余下的赛季了吧?
大运会夺冠后韩旭笑容灿烂,但这个夏天她实在太累了。
非也。据国内媒体爆料,若无意外,韩旭将在9月底再披国家队战袍,出战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女篮比赛。相关报道还言之凿凿:“她先后收获WCBA总冠军、亚洲杯冠军、大运会冠军,球迷期待韩旭能够获得‘大四喜’的成就。”
可这似乎唯独忽略了,韩旭在现阶段拿着谁的合同,在为谁“打工”。她的WNBA出场记录停留在美国时间6月11日,自由队和达拉斯飞翼队的比赛中,那场她也仅出场1分19秒,一分未得。本赛季她一共只出战5次,打了18分钟,9投2中得到4分、2个篮板、1次抢断和1个盖帽(不是场均,而是总计)。在WNBA闯荡3年,这是韩旭最被“边缘化”的一个赛季。
自由队的表态也变得让人玩味。亚洲杯夺冠并荣膺MVP后,自由队非但制作了官方海报向韩旭表达祝贺,主场比赛的现场大屏还播放了她的夺冠集锦。韩旭虽然在短暂归队后未能再登场,但队友的列队欢迎给足了面子。可这回,距离她大运会夺金过去小一周,自由队却“毫无表示”。
韩旭本赛季在WNBA机会寥寥,国家队赛程把她的赛季冲得七零八落
但愿是我们想多了。毕竟美国此次大运会虽派出210人的庞大代表团,最终却只收获一枚金牌,“重在参与”的心态被演绎到了极致。不过这也的确印证了中国球迷此前的困惑——一次面向大学生的综合性赛事,多数代表队派了尚显青涩的“生瓜蛋子”来参与、体验、交流外加旅游,有必要派出已经是国家队核心的职业球员,进行“降维打击”吗?
即便是稍稍揣度自由队的“雇主心态”,这对韩旭本赛季乃至今后的WNBA之路都是极为不利的。谁也不喜欢三天两头请长假的员工,哪怕是以“家中有喜事,靠我去操办”的理由。更何况,你在我这儿因为养伤上不了场,到了国家队却大事小情二话不说就上,这“光速打脸”也未免太过明显。应该说,在亚洲杯放行参赛一事上,自由队已经算是开明通达了,参考杨力维被洛杉矶火花队解约便可知一二。他们盼望的,是像李梦迅速回归华盛顿神秘人队那样的合作,而李梦本赛季得到的表现机会明显多于韩旭。球员和球队之间,理应是相互成就,而非单向奔赴。
除了在WNBA稍显暗淡的前景外,韩旭本人的健康和状态,更值得女篮的所有相关方去心疼。从7月初到9月底这已知的6趟跨越太平洋的“折返跑”,听着已经够折磨人的了,这还没算上她跟随自由队在美国国内的航途呢。况且,你还别把这想象成NBA球队宽敞舒适、配备齐整的包机旅程。上个月,美国记者就曾全程跟随自由队飞了几趟客场,艰辛程度超乎想象。球队只能负担比普通乘客稍高一级的舒适经济舱,要坐头等舱或商务舱的球员只能自掏腰包;没有任何定制航程的优待,全队要挤在普通游客当中一起托运、安检、候机,而女篮姑娘的大长腿在逼仄的空间中格外难舒展……
相较于男篮,女篮球员待遇低的问题已是全球通病,韩旭最近一次与自由队年薪还不到7万美元,而在国内联赛效力时薪资要数倍于此。闯荡WNBA,是为了保持和世界最强的女篮选手切磋的频次,提升水平,维持状态。可没曾想赛季在这个原本的体育小年(大运会、亚运会都是延期一年举办)被冲得七零八落,别说在WNBA争取更多机会了,连保住目下的合同,都成了奢侈。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姚明的国家队绝唱,距今已经15年了
即便是此前苛责男篮对姚明“过度使用”的批评者,看到韩旭这阵子的比赛强度也得男默女泪。再怎么过度,姚明还从未体验过NBA赛季为国家队比赛让路的抉择。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前身)和亚锦赛(亚洲杯前身)这3项权重最高的赛事外,姚明的确打过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以及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但那都是他正式为火箭队打NBA之前了。至于几次斯坦科维奇杯,那算是男篮备战大赛周期前既定的热身轮次,本就是必要的磨合过程。平心而论,2008年初大伤后也要赶上家门口的北京奥运会,以及在NBA过年为了改变打法,大幅增重,才是运动寿命缩短的真正诱因。从事后诸葛亮的视角,也许能对姚明那段日子的国家队参赛安排再做优化、缩减,但“过度使用”似乎牵强。
韩旭面临的,是比当年姚明还要艰难的博弈。国家队这一面,韩旭仍然是最被期待和倚重的那一个,但绝没像姚明当初那样缺了他一个,完全玩不转。职业联赛那一面,火箭队当初是以姚明为核心打造长期的战术体系,而韩旭虽说上赛季打得不错,但本赛季因为上述的原因变得“可有可无”,最终被舍弃也不无可能。商业价值层面,韩旭与当年的姚明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仍需要足够多的露面以保留“国家队核心”的光环,而她本人的变现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女篮这个整体是捆绑在一起的。
如果韩旭在WNBA赛场已经足够不可替代,再配上足够强大的经纪团队从中斡旋(当然也得注意方式方法,参考王治郅的例子),或许能在什么比赛参与、什么比赛舍弃的问题上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女篮“一姐”,她在职业发展的黄金期遇上了这么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隘口;从某种程度上看,能体会当年姚明的无奈,可细究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却比当年的姚明还要艰难。
希望我们的姑娘们赢得更多关注的同时,也能不那么累了
这一切,太难了。流血流汗之外,希望能有一个照顾绝大多数方面利益的办法,让韩旭和这帮托着女篮重回巅峰的女篮姑娘们,不至于再流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