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教育部
派出多个工作组
赴各省开展专项核查
严查就业数据弄虚作假
68元就能买山寨协议?
别让“纸面就业”耽误学生
日前,《北京青年报》曝光了一些高校毕业生存在的“纸面就业”现象。所谓的“纸面就业”,指的是一些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就业,而是假装找到了工作。为此,一些学校甚至制造虚假的就业数据。
比如,一些高校将三方协议的签约率要求“层层传导”,有的辅导员为了“方便”学生,直接代其“网签”。甚至有商家为了帮助毕业生“假就业”,提供付费“盖章”服务,在假装就业的利益链上,竟然还产生了一套“盈利模式”。
曾有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老师透露,其实他们也承受着来自上级的巨大压力。如果完不成上级安排的“代签”任务,不能让学校的就业数据在纸面上“好看”,他们也会被施压,影响工作业绩。在上述报道中,有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劝告学生,希望他们迅速签订“三方协议”。这与其说这是在替学生着想,不如说是在方便学校和老师,实际上是一种层层推卸责任的做法,最终承担损失和风险的还是无辜的学生。
还有一些无良商家,也想在伪造就业率的利益场上分一杯羹。在一些老师的“建议”下,学生在网上与一些号称可以提供就业协议的商家展开“合作”,甚至只花68元,就能实现“纸面就业”,成功签订就业协议书。这类商家号称“任选一个公司,网签和盖章都可以,支持电话回访调查、考编政审”,看起来可以蒙混过关,实际上只是与学校玩的“把戏”,是在制造就业情况的“虚假繁荣”。
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时写“灵活就业”?
据《半月谈》报道,眼下,仍然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有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在微信群里告诉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时写‘灵活就业’”“碰到调查就说在做自媒体”;有的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实际上今年只有2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一些高校有令不行、明知故犯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剧场效应”导致有的高校争先恐后就业率一个比一个高,“囚徒困境”导致有的高校身不由己拔高就业率,“破窗效应”导致有的高校对就业率造假不以为意……对规则缺乏发自心底的尊重和敬畏,自行其是对规则进行变通和替换;一些人认为遵守规则是迂腐、笨拙和胆小的表现,绕过规则得了好处才显得灵活、聪明、有本事。
提升就业率关键在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就业服务品质,这显然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与之相比,给就业率“注水”就显得立竿见影。“盖了章就算就了业”通过弄虚作假,交出了一些漂亮的“成绩单”,但脱离了事实,用这种方式统计出来的就业率,难免会与大学生及其家长、公众的观感存在违和。
就业再难也不能掺水分,大学生就业率容不得丝毫弄虚作假。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业率作假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避免“盖了章就算就了业”,除了需要这些高校重塑和更新“意义之网”,对思想偏差进行校准之外,也需要改革高校学生就业评价机制。
就业率并非考量高校学科专业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唯就业率”“以就业率论英雄”自然会带来就业焦虑。延长就业考核周期,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就业导向,健全分类评价,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评价更加精准化,“盖了章就算就了业”才会失去生存空间。
严查弄虚作假!
教育部开展专项核查
教育部派出工作组赴各省开展专项核查,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
工作组以直奔主题、直插一线的方式,深入高校、院系,通过检查就业数据自查清单、核对自查报告、抽查相关就业佐证材料,结合有关问题举报线索和存疑信息逐一开展调查核实和现场约谈,对高校规范开展毕业去向登记监测、严防就业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况开展了针对性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地方和高校立查立改、及时纠正;对经核实存在虚假签约、虚假证明等违规行为的,责成有关部门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高校和人员责任,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严守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底线,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重点核查灵活就业等相关数据,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就业违规行为。
教育部和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已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就业违规问题举报。对相关举报信息,督促各地逐条核实,举报一个、查处一个。教育部已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发送信息,提醒毕业生及时登录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https://dj.ncss.cn/)确认本人毕业去向信息。8月起,还将委托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抽样调查。
教育部将继续督促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就业监测工作要求,实事求是、规范有序推进就业工作,严防就业数据失真。同时,指导各地各高校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并会同人社部门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早就业。
点击看大图↑↑
编 辑丨袁 博
校 对丨简蓓茜
校 审丨孟诗琪
值班编委丨董俊杰
点亮“在看”,坚决打击假就业!
原标题:《68元就能三天内“完成就业”?对高校就业率造假“零容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