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浙江省委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并作出专门部署,把数字经济摆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对于余杭这样一个数字经济大区强区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2年,尽管遭受了多轮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余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仍然实现近1700亿元,占全市的1/3、全省1/5。今年上半年,余杭预计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50亿元左右,完成网络零售额1043.8亿元、总量全省第一。
(资料图)
海创园夜景
在当前形势下,余杭要如何迎接数字经济领域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找准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实现借梯登高?
第一把梯子强支撑:
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
在数字经济高地上再攀高峰,离不开数字科技的创新制胜。
大体上,科技创新的路径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科学出发,沿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二是从技术出发,沿着市场需求、应用端的技术研发驱动,带动基础科学的发展。
经过十余年以创新驱动的发展,余杭在这两种创新路径下均有了深厚积累。
从科学出发,余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
7月16日凌晨,随着最后一块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位于余杭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实验大楼正式结顶。这个项目是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超重力多学科开放共享实验平台。
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效果图
除此以外,余杭正以超常规力度推进一批科研重器和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湖畔实验室年内竣工投用,支持浙大余杭脑机交叉研究院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推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
从技术出发,余杭大力支持领军企业等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同花顺“虚拟人制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5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强脑科技“基于脑电的睡眠可穿戴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23个项目入选市人工智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一流的成果应该转化为一流的产业,才能更有效助力数字经济往高攀升。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联盟、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浙江创新馆先后在余杭正式落地,让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有力的抓手。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如今,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前沿阵地,余杭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上也加大了力度。例如,为服务保障重大科研载体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余杭还将成立“亲科办”;为提供优质中介服务,余杭还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一批中介服务机构等。
第二把梯子建集群:
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
一走进申昊科技的实验室,各类机器人让人眼花缭乱:有“挂”在轨道上来回穿梭的,有能抵御零下40℃极寒的,还有能潜入深海的……这些都是工业领域里无惧恶劣环境、身怀各种绝技的“健康卫士”。
申昊科技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致力于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传感器、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储备和行业经验,申昊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已广泛应用到电力行业、轨道交通行业及其他工业领域。
申昊科技防爆型轮式巡检机器人和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
在余杭,除了申昊科技外,这里还集聚了阿里巴巴、中电海康、字节跳动、vivo等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厂”,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
产业集群、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今年2月,余杭区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创新驱动“五大产业生态圈”形成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100亿元。
以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为例,余杭将赛道进一步精准细分,锚定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等优势赛道,集群发展。其中,余杭区的高端软件产业依托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群效应。去年全区信息软件业的收入已经突破5400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遥遥领先,被列入全省唯一的高端软件产业集群核心区。
依托优势产业基础,加快数字产业集群培育,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力量。
“我们要抢抓机遇,把产业集群的制高点牢牢守住,聚焦细分赛道,做好铸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持续提升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三把梯子谋未来:
建设未来产业工程“126X”体系
当下,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超乎想象,各地在抓好当前的同时,更纷纷开始布局抢占未来。
作为“浙江第一区”,创新策源能级持续跃升的余杭,也提出要大力推进未来产业工程“126X”体系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场景培育、生态构建,抢占未来布局制高点。
其中,“1”即奋力打造1个以数字经济为驱动的全国未来产业引领地。
“2”即系统构筑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高质量打造“升级版”和“融合体”,厚植数字经济领先优势,构筑新制造业增长极。
“6X”即重点布局“6+X”个产业。聚焦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擎,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网络等产业领域;聚焦打造新制造业转型升级引擎,重点布局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产业领域;聚焦“关键变量”和科技创新前沿,布局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无人驾驶、元宇宙、量子信息等产业领域。
人工智能小镇
规划之下见实效。比如,在区级层面,最近余杭和阿里巴巴携手建设杭州市算力中心,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基础设施。此外,余杭承办全国数字未来网络安全大会,发布《未来网络产业规划》,启动“未来数港”打造,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技术领先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又比如,在企业层面,位于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浙江国盾量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量子”为“密钥”,实现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深度应用,守护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位于西溪八方城的浙江众星志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探索了一条以工业级器件为主,通过一体化设计,研制低成本、高可靠卫星的技术途径;位于梦想小镇的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深耕“5G+AR+AI”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开发,成为元宇宙独角兽企业、工业元宇宙领航者……
放眼余杭,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产业格局,正在高歌猛进、加速形成。
关键词: